盐城师范学院学报
    主页 > 期刊导读 >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以盐

2018年5月,习近平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强调:“目前,我国大学硬件都有很大改善,有的学校的硬件同世界一流大学比没有太大差别了,关键是要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只有构建起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科学配置人财物等教育资源,才能确保人才培养效果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和教学资源对人才培养的保障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创新型、复合型或应用型人才[1]。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包括贯通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深度融合的学科体系、高品质的教学体系、高质量的教材体系、优化的管理体系。建设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必须立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教学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是人才培养体系的主体内容[2]。建设高品质的教学体系能推动人才培养体系的其他部分的建设。 近年来,新建本科院校成为我国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议题。现阶段,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的确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但力度还远远不够。就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来看,高校毕业生存在就业难的现象,其中的关键就在于高校的人才供给与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失衡,两者存在偏差。一些新建本科院校还没有明确自身服务地方和社会的人才供给定位,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新建本科院校急需建设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主动对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促进新建本科院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特征分析 随着20世纪末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一些办学基础较好的普通高等专科高校通过重组、合并、升格等方式提升自身的办学层次,由此诞生了一批新建本科院校。 新建本科院校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应用型和地方性。提高这类院校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围绕当地以及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行业岗位的需求,开展相关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新建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讲,是为了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兼顾整个社会和行业的需求。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必须及时发现和挖掘当地在发展中对某种人才的需求[3],从而确定自身的办学定位,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培养优势,尽最大可能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岗位需求。 不同的岗位对人才的知识储备与能力要求千差万别,社会不仅需要学术型人才、工程技术型人才,也需要具有创新和技术应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新建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要区别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单一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二、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现状 (一)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够明确 新建本科院校基本属于服务地方的应用型院校,但是部分高校受到传统教育理念以及评价标准的影响,在确立人才培养教育目标上出现了偏差,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学术型和综合型,这就让新建本科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无法有效地发挥出来,过高的培养目标也严重扼制了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相比于“985”“211”之类的重点本科院校,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时间较短,经常会出现教育经费匮乏的现象,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水平相对较弱,这些都成为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提升难、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问题。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影响了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无法充分展现院校自身的教学特色。新建本科院校一般是在原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新建的,虽然名称“升格”了,但办学思路和能力并不一定能同步“升格”,在刚成立之初,对办学定位尚未展开较为深入的研究,导致对办学定位的认识模糊不清,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够明确。 (二)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近十几年,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十分迅速,很多院校开始增加开设专业、扩大招生规模,专业门类逐年增多、入学人数急剧上涨,造成了专业教师配备不足、生师比过高等问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相对薄弱。从教师队伍的职称和学历结构上来看,具有教授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也偏小[4]。作为应用型院校,“双师型”教师是新建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双师型”教师不但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同时还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 为了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的效果,高校不断招收对口的专业教师,同时强调新进青年教师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但往往忽视考察他们的实践教学经验、教学能力,因此他们较新建本科院校所需要的“双师型”教师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缺乏工作经验,实践能力明显不足。同时,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在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时,把教师团队建设的重点放在实践能力的提升上,实施校企合作,鼓励专业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同时从企业中挑选有相关专业技术经验的技术人员充当兼职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在实践能力上比较出色,但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