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师范学院学报
    主页 > 期刊导读 >

体育论文_教资“国考”下地方院校体育教育专业

文章摘要:研究目的:教师资格证是学生毕业后从事教师行业的必备证书,也是衡量师范专业学生培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盐城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资格证"国考"一次性通过率(第五学期)一直稳定在70.2%,毕业时最终通过率在98.3%以上,与其他同类院校相比目前具有一定优势。本研究对盐城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应对教师资格证"国考"而进行的人才培养路径改革进行经验总结,为其他地方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借鉴,为提高学生教师资格证"国考"应对能力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个案研究法、总结归纳法。研究结果:教师资格证"国考"对教师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且打破了原有教师培养格局,使得地方院校师范专业面临重点综合性高校教师教育学院的竞争,其办学优势被削弱,培养的学生面临重点综合性高校教师教育学院学生及非师范专业学生的竞争,其原有的"优越感"不复存在。面对要求和挑战,地方院校师范专业须根据教师资格证"国考"的变化和要求,改革人才培养路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提高学生在就业大潮中的竞争力。盐城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为应对这一挑战和要求采取的有效改革路径是:1)围绕"国考线,技能线,考编考研线"设置课程,注重学生"三会三能"(运动技能会做、会讲、会教,能组织课外体育活动、能组织课余体育训练、能组织运动竞赛)能力的培养;增加教师教育类课程,突出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为学生通过教师资格证"国考"添加最大优势和筹码;多维度开展教育见习,重视学生教育实践技能的培养,为学生第一次参加教师资格证"国考"积累教育教学实践经验。2)依据"国考"要求修订课程教学大纲,落实立德树人任务,重视学生师德情怀教育,提高学生对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价值的认识,坚定从教信念,提高学生"国考"综合应对能力;课程教学大纲参照"国考"要求,对教学内容做"加减法",突出"新、实、用",与教师资格证"国考"对话,与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相衔接,提高学生对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前沿动态的了解和把握;建立"三不两直"平时巡查+期末教考分离课程考核机制,注重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在平时加强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巩固,提高学生从容展示运动技能的能力。3)校内、校外师资相结合,优化课程群师资配备,注重师资的体育教育背景和经历,实行"一条龙"包干制班级教学,统筹安排课程群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教学,实现教学效果与学习效果最优化;对课程群实行横向化教学,打破传统以课程为中心的教学内容纵向讲授序列,以某一系统为载体,把跨课程的相关知识串联起来,从理论到实操运用,接连讲授,其他专业课要求任课教师转变过去"只教会学生做(知)"的理念为"不仅要教会学生做(知),更要教会学生教(用)"的理念,注重学生"教(用)"的能力的培养,适时进行"国考化"教学。4)实行兼职班主任+专项课教师协同的班级管理模式,兼职班主任对学生教师资格证"国考"备考实行全过程、精细化的纵向管理,主要包括备考资料购买、报名、冲刺复习、复习过程中的监督和解疑答惑、面试准备,及对未通过考试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再战"准备;抓住体育专业学生更愿服从专项课教师管理的特点,发挥专项课教师"专业威信"的作用,采取"国考"成绩与专项课成绩相关联的"非常规"方式,横向协助管理学生教师资格证"国考"备考,加强学生备考督促与引导。研究结论:地方院校师范专业需及时改革并切实落实人才培养路径,且更需对学生付出全过程、全方位、精细化的管理方能应对教师资格证"国考"对其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盐城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既注重对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更在学生培养具体路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显性+隐性措施",注重学生教育教学能力内涵式的发展。唯有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坚定优秀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养目标,把"显性改革"做全、做实,把"隐性措施"做细、做深,才能更有效的应对教师资格证"国考"的改革。

文章关键词:

作者单位:盐城师范学院 

论文DOI:10.26914/c.cnkihy.2022.010659

论文分类号:G807.4